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天津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这五年发展篇⑧
【字号: |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津郊逐浪高

——郊区各展所长竞相发展

本报记者 张立平 摄影 钱进 潘立峰 通讯员 李宏光

  

静海区体育产业已成规模

  

宁河区七里海生态旅游产业

  

宝坻区潮白河周边景色怡人

  5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但对于不断跨越、加速崛起的津郊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这5年,是津郊各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5年。2016年,津郊9区的地区生产总值7423.97亿元,比2012年增加3100亿元;一般财政收入增长27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00余元。

  这5年,是津郊各区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动力转换的5年。不图一时“之快”“之多”,坚持发展高层级、高附加值业态。5年间,津郊科技型企业由14009个增加到4162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从315个一跃而至1290个。

  这5年,是津郊各区生态转型、绿色发展的5年。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形成绿色发展导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津郊各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争先恐后、全力“赶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借重首都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万物生长、朝气勃发的季节,位于西青开发区的电子城每天都在“长高”。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项目之一,目前其大数据及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已具备入驻条件。未来4年,北京电子城投资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陆续投资100亿元,在此打造百万平方米产业疏导及对接平台,加速构建、完善并聚集高端产业链体系,实现区域科技产业升级。

  行走在津沽大地,近年来,这样的“京籍”大项目越来越多。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津郊各区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切实担负起中央和市委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立足实际,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武清区距离北京只有70公里的路程,是北京入津的“第一站”。在对接首都资源上,武清区大胆向北京靠拢,充分发挥京津卫星城“双辐射”作用,以更大的战略气魄大胆谋划、大力推动,着力打造京津冀大区域中的重要功能区。近年来,该区在融入协同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编制完成24项重点规划,京津产业新城纳入国家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台,医疗健康微中心列入京津冀特色产业基地。区域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该区北部轨道交通及站口设置纳入环北京城际廊坊至平谷段规划,京津城际武清站完成扩建工程。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成果,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中国铁科院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首都项目签约落户。区域协同协作实现良好开局,“通武廊”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

  北辰区利用区位、交通、产业、科技等方面优势条件,在“优”字上做大文章,制定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京津塘高架、蓟汕高速等跨域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助力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建设;积极承接首都资源要素,中国五矿集团、中国远洋集团联手增资重启宜兴埠旧村改造,设立中国远洋集团京津冀总部,同步导入相关产业,为彻底解决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基础;积极与央企中铁建合作,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进展。5年来累计引进首都项目553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

  西青区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理念,借助首都优势持续引进了一大批首都项目。3年来,共吸引总投资150亿元的王府井四季方舟、总投资100亿元的北京电子城等248个优质项目落户。几年来,区级领导赴北京开展招商形成常态机制,各街镇、开发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走访、亲自谈判、主动跟踪、上门招商,每月赴京招商至少2次,共走访北京企业1855家,对接洽谈项目985个,意向投资额达1228.1亿元。同时,深化与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部门的互联合作,加强与北京市各区县的交流合作;深化与亦庄开发区、中关村等园区之间的交流协作,与相关管委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3年来,全区共召开借重首都资源开展北京专题推介277次。

  创新创业转换动力

  创新是不竭的发展动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津郊各区以新的发展理念为统领,把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作为转换动力的关键。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担负起全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任。

  东丽区不断加大创新要素集聚,5年来,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实施“122”计划,累计引进科研机构138家。创新主体力量日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8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达到3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9家。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快,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创业载体92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丽分园建设全面启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构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架构的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称号。积极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

  静海区全力推进转型升级,5年来已有1100多家企业实现成功转型。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0项。静海经济开发区、天津健康产业园纳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接平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科技型企业新增1264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初步构建起循环经济、健康产业、商贸物流、先进制造、都市农业、文化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津南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6175家,“杀手锏”产品10项。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6家研究院运营良好,成立了中德创新创业转化中心,引进孵化了普兰纳米、蓖能科技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活力,累计授权专利7887项,申报科技项目850项,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437项,组建产学研联合体365家,认定国家、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

  生态转型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年来,津郊各区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在生态建设上舍得投入,以绿色为基调,把“绿色系数”作为衡量成绩的标尺,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之路。

  宁河区把七里海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本着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是在提升城市价值,就是在增强自身吸引力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该区投巨资严格保护七里海湿地,推动实施水系治理等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造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推广先进炉具和优质型煤,治理一批河道、坑塘和水源地,“河长制”管理实现全覆盖,七里海大道、芦汉路、光明路等主干道路绿化提升工程相继完成。

  宝坻区本着还绿于民的理念,投巨资建设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并竣工,启动了宝坻新城双环水系和五大公园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青龙湾和潮白河生态廊道等项目扎实推进,创建美丽村庄175个,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12个社区成为天津市美丽社区。改造关停燃煤锅炉203台,推广民用先进炉具21万台,完成清洁煤配送37万吨,治理工业污染源202个、规模化养殖场113家,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21座,综合治理河道636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3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9%。

  蓟州区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将绿色生态优势进一步放大。实施矿山创面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北生态”和“京津后花园”的定位要求,突出重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对关停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其中,首期安排综合治理的矿区有8个,总面积337万平方米。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加快建设,州河等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于桥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工程见到明显成效。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实施热电联产改燃并网工程,加强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点源治理,全力投入京津冀蓝天保卫战。

  

 
 
 
Copyright (C) 2000-2019 tpco.com.cn, Tianjin PIPE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20000815号-1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 12011002019145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