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超低排放对于钢铁物流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建议
【字号: |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中国冶金报信息

  钢铁行业物流量大,物流污染物排放量也大。

  对于一个全流程的钢厂而言,生产物料进厂量和产品出厂量之和是粗钢产量的4倍~5倍。按照2018年全国钢铁行业9.28亿吨的粗钢产量来算,钢铁行业外部(进出厂)物流量约为46亿吨,其中公路运输承担50%的物流量。按重型柴油车国Ⅳ标准核算,仅外部运输车辆,每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就分别达15.9万吨、27.66万吨。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这样来看,钢铁行业全年汽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排放总量的15%、16%。如果加上厂内短途倒运汽车及工程机械的污染物排放量,汽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可能占行业排放总量的20%。以上仅为理论计算,如果按照钢铁物流和社会总物流量比重,考虑超载和燃油车不达标等因素,实际发生的钢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之比超过30%。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多年来粗放的钢铁物流转型指明了方向,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运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执行过程中,钢铁企业需要结合文件要求精准施策,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超低排放对钢铁物流的要求

  《意见》提出了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的要求,即进出钢铁企业的铁精矿、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运输机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该比例的,汽车运输部分应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Ⅵ排放标准的汽车(2021年底前可采用国Ⅴ排放标准的汽车)。

  《意见》强调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将帮助企业合理选择改造技术路线,协调解决清洁运输等重大事项。企业应通过新建或利用已有铁路专用线、打通与主干道的连接等方式,有效增加铁路运力;对短距离运输的大宗物料,鼓励采用管道或管状带式运输机等密闭方式运输。

  《意见》强调以人为本、科学施策。我国不同钢铁企业间在装备配置、管理水平及发展理念上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意见》在清洁运输政策制定与管理上,充分考虑了我国不同钢铁企业的特点,从多角度、多策略出发,为所有钢铁企业在清洁运输环节实现超低排放提供了可行路径。

  《意见》指出,在重污染天气中,针对清洁运输情况对钢铁企业实行差别对待,未实现清洁运输的钢铁企业要制订错峰运输方案。在清洁运输方式上,《意见》提供了铁路运输、新能源汽车运输、达到国Ⅵ排放标准的汽车运输等多种方式。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要求为:评级为C类的企业在黄色及以上预警期间,禁止使用国Ⅳ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加快优化钢铁物流的3点建议

  一是及早建立清洁运输评价体系。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企业间内外部交通条件差异大、工艺流程不一。因此,对钢铁企业实施清洁运输改造,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在区位条件、工艺流程特点进行。改造方案既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体现差异化。

  地方政府应尽早谋划和掌握地方铁路运力对行业的支撑情况,并开展清洁运输评价体系研究。建议从区域环境容量、企业生产规模、企业排污总量、运输排放总量、运输方式、单位运输排放量、清洁货运汽车投用比例等方面制订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重污染天气下钢铁企业错峰运输方案提供依据,服务和指导好钢铁企业开展清洁运输改造。

  二是积极推进物流优化。

  近两年,部分重点区域钢铁企业在有组织排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工作,效果显著,在无组织排放管控措施上也有所加强。但是,我国大多钢铁企业物料运输环节管理还相对粗放,物料运输成本高又污染环境,这是下一阶段开展工作的重点。

  企业方面,应对照超低排放要求,系统性地开展物流优化工作,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或接近超低排放要求,同时还要注重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厂区环境。目前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有效结合绿色物流技术。

  超低排放对钢铁企业外部运输的车辆提出了要求:2021年底之后,钢铁企业要么采用新能源车辆,要么采用达到国Ⅵ排放标准的车辆。因此,钢铁企业在组织外部车辆进行运输时,无论是自有购置车辆,还是第三方运力,都需要采用绿色物流技术。企业应多关注相关新技术的市场应用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Copyright (C) 2000-2019 tpco.com.cn, Tianjin PIPE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20000815号-1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 12011002019145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