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红军树”见证初心
【字号: |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红军树”见证初心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67岁的刘克树,默默守护“红军树”(见图。本报记者程远州摄)已有31年。

    这是3棵树龄400余年的黄芯树,生长在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大树参天,亭亭如盖,粗壮的树干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刻下的标语依稀可辨。

    “‘红军树’是湘鄂西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的历史见证。”刘克树说,他自小常听父亲刘道明讲述“红军树”的故事,对这几棵古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石首市原党史办主任蔡国松介绍,1930年1月29日,中共石首县委组织赤卫队400余人从桃花山出发,配合红军独立第一师袭击华容县反动团防,沿途刷写了数百条标语口号。粗大的黄芯树,成为宣传革命的天然媒介。赤卫队员们刻上“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军阀蒋介石!”“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字标语,群众响应者云集。

    “因为革命标语,这些黄芯树成了地方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每次‘清乡’,都要大肆毁坏。”蔡国松说,当年众多写满革命标语的“红军树”,存活下来的只有3棵。

    “老百姓用锅灰和石灰混合桐油搅拌后,将树上的标语抹平,再用刀刻出树皮的裂纹,让敌人难辨真假。”刘克树说。

    大树无言,历史有痕。“在贺龙带领下,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群众解决困难,深得百姓拥护。”蔡国松说,仅20多万人的石首就有3万多人投身革命。红二军团南征时,湘鄂西苏区常常见到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同参军的动人场面,涌现出革命母亲秦凤二带领一家10口人参加革命、9人英勇就义的悲壮故事。

    这些故事,刘克树听父亲说了不知多少遍。刘克树的父亲义务守护“红军树”直到去世,此后刘克树成了“守树人”,浇水施肥,剪枝除虫,清理杂草。

    恰逢八一建军节,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里,人们在树下缅怀先烈,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等我走不动了,我的儿子会接班来义务守树。”刘克树说。

  消息来源/人民日报

 
 
 
Copyright (C) 2000-2019 tpco.com.cn, Tianjin PIPE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20000815号-1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 12011002019145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9145号